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“上下、里外、左右”等方位詞! <自閉癥機構>
取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會因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。所以在教學的時候,一定要保持桌面的整潔。桌面上只留下教材,所有不必要的物品都被移走,以免孩子混淆方位。
方位描述是比較高級的技能。家長不必急于開始教學。最好先評估一下孩子的能力。在我看來,如果孩子具備以下能力,家長可以考慮將定向詞教學納入目前的教學日程。
教學中使用的一組圖片或文章,除了位置不同,應該是完全一致的。
在教學中,家長的指示一定要簡潔、明確、具體,在給予指示時,注意強調方位名詞的發(fā)音,以提醒孩子該怎么做。
比如,我們可以把他最喜歡的泰迪熊放在一本書里,放在孩子面前,問他們:“媽媽(爸爸)剛才把熊放在哪里了?”或者等孩子說“熊在書上”。
很多家長會趁機教孩子穿衣穿鞋,左手右手左腳右腳。這個時候特別注意不要站在孩子對面。
然后我們在孩子們“進客廳”吃零食或者“上廁所”玩水的時候問他們“你現(xiàn)在在哪里”。
如果孩子成功指出籃子里的小木塊的圖片,家長要立即進行強化,比如用夸張的語氣表揚孩子,“你做得很棒,你指對了。”
強化后馬上問孩子“小木塊在哪里?”然后帶孩子回答,“小木塊在籃子里”,這既是對所學內容的鞏固,也是為下一步,孩子給自己的方位名詞命名做準備。
使用盡可能多樣的教材,設計不同的教學案例組。比如圖片和粘扣帶的結合,可以靈活運用到下面的“認”和“說”的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中。
比如父母大聲問孩子“你在哪里?”等孩子回答。
很多自閉癥兒童偏離了正常的發(fā)展曲線,與普通兒童的能力水平相差甚遠。父母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年齡。最好根據(jù)孩子自身的語言能力、認知水平和交流需求來考慮合適的教學時間。
按照普通兒童方位認知的發(fā)展軌跡,可以先教內外,上下,再教前后,最后教左右,左右,左右,由淺入深,逐步突破。
等孩子能聽懂方位名詞,也就是能按照指令把物品放到要求的位置后,我們就可以教他們識別方位了。
家長和孩子坐在桌前,對孩子說“把球放在杯子里”,把重音放在“李”上,等待孩子的反應。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也可以著重灌輸和鍛煉孩子對方位名詞的使用。
為了讓孩子得到足夠的訓練,保持教學的趣味性,教材一定要多樣化。比如我們也可以用筆和筆筒,包子和盤子來教里外,泰迪熊和玩具豬來教前后,花和椅子來教上下。
以“由內向外”教學為例。我們可以提前準備一個容器,比如一個杯子,一個球。
最后,在教孩子學習方位詞時,家長不必急于求成。很多普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都無法掌握方位詞的概念。我們只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斷灌輸,等他們長大。
注意:家長最好先自學,然后和孩子同方向教。不要讓孩子直接看視頻學習,否則會陷入面授的誤區(qū)。
在介紹了基本的定向教學方法之后,我想特別強調一下“左右”的教學,因為“左右”是一個相對的概念。當參考對象發(fā)生變化時,它所指的方向也會隨之變化。如果孩子還沒有學會基本的同理心,就會很迷茫。
除此之外,家長最好同時教一組代表相反方向的名詞,比如“里外”、“上下”,這樣有助于孩子理解,提高學習效率。
并且出門前問孩子“書包在哪里?”帶孩子去接桌子上的書包等等。
"過馬路前,先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車。"
另外,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火車的游戲,對他們說:“到你媽媽(爸爸)面前來,火車要開了。”
9 ~ 11歲能靈活掌握左右的概念。
我們可以采用桌面圓形教學,讓孩子逐漸將空間信息與方位詞聯(lián)系起來。
我們可以問,“哪張圖片里,小木塊在籃子里?”然后等孩子指認。
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根據(jù)物品的顏色或大小等其他非位置信息的提示做出判斷,影響教學。
如果孩子完成不了,家長可以再進行一次指導,幫助孩子把球收好,然后進行下一輪教學。
強化后,家長可以馬上指著球問孩子:“球在哪里?”然后帶孩子一起回答“球在杯子里”,重新強調說明,強化孩子對對方稱呼語的印象。
當孩子能夠按照指示,識別不同的方向時,我們就可以教他們說出自己的名字,讓他們用口語表達物體的方位。
當孩子能聽指令,獨自把球放在杯子里時,我們會用同樣的方法教孩子如何“把球放在杯子外面?!?/p>
另外,憑空教孩子記左記右也很難。如果孩子學會吃飯或寫字,家長可以用“吃飯(寫字)的手是右(左)手”來提醒孩子。
因此,在教學或提供幫助時,家長一定不要與孩子面對面。最好站在孩子后面或旁邊。比如父母對孩子說“舉起你的左手”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,家長需要在后面幫助孩子舉起左手。
除了桌面教學,我們還可以給出一些讓孩子動起來的指令,比如“上廁所?!?/p>
- 發(fā)表評論
-
- 最新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>>